黑水虻是對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有科學環保的作用,現在很多人都對其開始規模化養殖。想要養好黑水虻,有三個重要因素:空間、溫濕度、光照。
一、空間
黑水虻活動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,由于黑水虻的飛行、抱對不如家蠅靈活,因此成蟲籠室長寬高都宜在1米以上。成蟲籠室內環境布置也需要模擬灌叢自然環境,布置若干大葉片的植物供成蟲停落。籠室中水虻的密度宜控制在1000頭/m3。
二、溫度和濕度
黑水虻屬于一種熱帶和亞熱帶起源的昆蟲,因此其活動溫度要求高。據觀測,當氣溫為15℃左右時,黑水虻成蟲就可以羽化。不過,在20℃以下,因為黑水虻成蟲體內的各項機能不活躍,成蟲幾乎無法實現飛行。而黑水虻成蟲交配和產卵所需溫度更高,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,絕大多數的水虻產卵都發生在27~37℃之間。實際上,黑水虻能夠繁殖的最低溫度為22℃,而幾乎所有的黑水虻都在26℃以上時才產卵。
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,黑水虻產卵與空氣濕度呈也呈正相關的關系,大多數的卵都產于相對濕度高于60%時,產卵頻率甚至比濕度低于60%的情況下多出40%。為了保證寒冷季節對黑水虻養殖的需求,建造溫室或者人工加溫,是必要的選擇。
三、光照
黑水虻交配多發生在光照充足的天氣狀況下。一般陰雨天,黑水虻的交配很少。不過,天氣狀況并不對交配形成絕對的影響。在陽光特別強烈的時候,也會影響到黑水虻的交配。真正決定黑水虻交配的不是天氣,只要適度的光照條件,就能刺激黑水虻交配。根據相關研究,大量刺激黑水虻交配的光照強度大約在200μmolm-2s-1到400μmolm-2s-1之間(μmolm-2s-1是光照強度的單位,表示每秒鐘單位面積內通過的光量子數量)。在自然光條件下,光照強度低于63μmolm-2s-1時,無交配發生;75%的交配是發生在光照強度大于200μmolm-2s-1。黑水虻成蟲的交配多發生在早上8點到下午3點之前。當高,高照強度過大也不好,容易引起高溫,干燥等不良的環境影響,抑制水虻交配。